为纪念全国抗战爆发85周年,2022年8月15日下午在金谷大厦万隆会议室,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的六位专家与我院部分青年教师、硕博研究生就抗日战争史、中日关系史等学术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度座谈,本次学术活动由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孙瑜教授主持,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淑娟教授出席。师生共同享受了精彩的学术盛宴,受益匪浅。
在座谈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秘书长、中日韩三国共同历史研究中方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李细珠研究员强调,抗战史研究要避免碎片化,在进行专题研究的同时,要扩大历史视野,将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才能进一步拓展抗战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罗敏研究员全面系统讲述了近代史研究所近年来的史料建设情况,提出史学研究应打破资料的壁垒,具备扎实的史料功底是从事史学研究的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编辑部主任徐志民研究员以宽阔的国际化视野深入阐述了九一八事变与中国共产党抗战的相关学术前沿问题,提出应客观认识中国共产党抗战的重大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马晓娟副编审介绍了核心期刊《抗日战争研究》的创刊历史、栏目设置、刊载内容及投稿要求、学术规范等,并对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如何选题、撰写论文、投稿等问题进行了详细指导。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师张燚明博士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从“打开视野”“竖起耳朵”“解放双手”“迈开双脚”四个方面,形象生动地讲述了如何全方位收集资料,并重点介绍了“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上线的相关资料种类及使用方法,为我院师生撰写论文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来源。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师马思宇博士深度剖析了新革命史范式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方向,并阐释了其对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借鉴作用。
在互动环节,六位专家针对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座谈会最后,李淑娟院长对此次学术活动进行了总结,认为六位专家为我们带来了最新的学术前沿信息,对我院的科研及研究生培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对六位专家的莅临表示感谢,提出加强对黑龙江红色资源的挖掘、利用和研究是黑龙江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该以新的视角、新的方法来推进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为黑龙江文化繁荣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