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学 > 研究生教育 > 正文

历史文化学院邀请首都师范大学李永斌教授作学术讲座

【来源: | 发布日期:2024-06-03 】


2024年6月2日上午,历史文化学院特邀首都师范大学李永斌教授在人文楼520教室作了题为“中国丝绸最早何时传入古代希腊——基于古典文献与现代考古的分析”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古代史学科方向带头人王鹤老师主持,学院部分教师及百余名本科生、研究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李永斌教授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英国牛津大学古典学系访问学者。曾获得北京市“创想杯”微课大奖赛一等奖,首届北京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主持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础性研究基金资助,主持过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哲社规划项目,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剑桥古代史》、《剑桥中世纪史》中译工程”。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和译著多部,是国内知名的古典学研究专家。

李永斌教授将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互鉴等现实热点问题与古希腊史研究相结合,引用古代文献资料和现代考古发现,梳理了希腊拉丁作家文献中关于丝的记载,考证了中国丝绸在欧洲的传播过程,并对中国丝绸到达古代希腊的时间和阶段进行了分析,认为丝绸是中国人与希腊人在“希腊化时代”间接文化交流或商贸往来的重要媒介。张骞凿空西域打通了欧亚大陆的商路,促进了汉帝国与中亚之间的商贸活动。罗马帝国时期,版图辽阔,使得从地中海西岸到欧亚大陆的交通更加便利。帕提亚帝国则成为中亚和西亚之间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通道。拜占庭帝国时期,欧亚大陆物质文明交流日益频繁,丝绸不再是贵族阶级独享特权的象征。至此,从古典时期的零星传入,到亚历山大东征以后小规模传入,再到拜占庭帝国时期大规模传入,丝绸基本完成了从中国到希腊的流传旅程。

 

在讲座结束之后,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李淑娟教授在506教室主持召开了小型座谈会。李永斌教授结合申报教学、科研项目的成功经验,对我院申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项目”工作进行了专业指导,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此次学术讲座与座谈会显示了李永斌教授扎实的史学功底与严谨的治学态度,不仅丰富了我院师生的世界史专业知识,传递了先进的治学理念,而且进一步开阔了广大师生的学术视野,对我院世界史学科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