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的圆满落幕,组委会正式启动志愿者服务证书及纪念徽章的发放工作。这份承载着荣耀与感谢的证书,不仅是志愿者们辛勤付出的见证,更是对“志愿蓝”精神的热烈礼赞。
本次亚冬会期间,历史文化学院志愿者共有33名,她们在这次志愿活动中通过实践深切领悟到了志愿服务的本质内涵和社会价值,并对此产生了深刻的感悟。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东北姑娘,我以观众服务领域志愿者的身份,在哈尔滨体育学院女子冰球馆,度过了最特别的寒假。
比赛期间,每天我都早早来到岗位,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位观众,引导观众入场,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有特殊需求的观众。当看到观众们在我的指引下顺利找到座位,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时,我内心充满了成就感。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却让我对家乡的冰雪文化有了更深的认同。最难忘的是在比赛休息间隙,全场观众自发唱起《我和我的祖国》。有位广东小姐姐问我:“你们黑龙江人骨子里都带着冰雪基因吧?”我想起小时候爸爸教我抽冰尜的早晨,想起大学滑冰课上摔的十几个跟头,想起此刻万人沸腾的赛场——原来冰雪早已融进我们的血液,化作与生俱来的热情与韧劲。
这次志愿服务经历让我明白:志愿者的价值不在做了多少事,而在于传递了多少温度。当脱下志愿者服装时,胸前的雪花徽章依然滚烫。这片黑土地赋予我们冰的坚毅、雪的纯粹,而我们正用青春的热度,让世界看见北国冰雪下跳动的心脏。
——张欣竹

乙巳蛇年初春之际,哈尔滨太阳岛上的“丁香花”奥运火炬熊熊燃烧了七个昼夜。这七天的辉煌,背后是580天紧张而充实的筹备。作为2022级哈尔滨师范大学的本科生,我有幸在校期间抓住这一宝贵机遇,为亚冬会的顺利召开贡献绵薄之力。
2025年2月7日,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正式拉开帷幕。清晨六点的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虽然还沉浸在夜色中,但每个人都在忙碌地迎接首日的比赛。志愿者们分工明确,岗位固定,虽然无法亲自观看比赛,但我们都沉浸在体育赛事的热烈氛围中。在速滑馆正式开赛的那天,我幸运地在观众服务方面支援语言服务。与韩国观众沟通观赛旗帜的问题,与中国台湾的朋友确认加油牌的含义……这些经历都让我感受到了亚冬会的魅力与温情。同时,我也见证了高亭宇速滑夺金、三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的壮观景象,心中充满了自豪与激动。
在这段难忘的经历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身为东道主的热情与大国的胸怀。速滑馆多次奏响国歌、升起三面五星红旗的美景,让我看到了大国的国力与荣耀。后场区李琰教练对体育学院同学的嘱托与期望,让我感受到了大国的传承与希望。而数位外国来宾和运动员对场馆的赞叹与训练时的笑脸,则让我体会到了大国的气势与魅力。我很幸运能够参与到这场国际赛事中,不仅拓宽了我的交际平台,更让我感受到了整个哈尔滨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努力与拼搏。我相信,冬季的严寒已经过去,迎接哈尔滨乃至整个东北三省的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我们将借助冰雪旅游的热度,壮大亚冬会的场面,推动东北三省的振兴发展。让我们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期许化为现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共和国长子的力量!
——王文畅

我有幸参与了2025年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的志愿服务工作。这段经历不仅让我亲身感受了国际体育赛事的魅力,也让我从历史学的视角深刻理解了体育与文化、国家与民族、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深刻联系。哈尔滨作为2025年亚冬会的举办城市,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背景。这座被誉为“东方小巴黎”的城市,曾是中东铁路的重要枢纽,也是中俄文化交流的桥头堡。在志愿服务期间,我深刻感受到中国作为东道主在赛事组织、场馆建设、文化宣传等方面的细致与用心。无论是开幕式上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表演,还是赛事期间高效的组织工作,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综合实力和文化自信。此次亚冬会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冰雪运动领域的进步,也向世界传递了和平、合作、共赢的理念。作为一名志愿者,我在亚冬会期间主要负责亚布力山庄运动员接待和交流工作。这段经历让我不仅提升了语言能力和沟通技巧,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体育赛事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在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官员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体育的包容性和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亚冬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次文化盛宴和历史记忆的再现。作为一名历史学研究生,我从中深刻体会到体育与历史、文化、国家形象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段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也让我认识到,历史学研究不仅是对过去的追溯,更是对未来的展望。通过参与亚冬会,我不仅收获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对自己的学术研究有了新的思考。未来,我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继续我的历史学研究,为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理解贡献自己的力量。
——窦欣宇

亚冬会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位志愿者的微光汇聚。他们用热情和专业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青年的风采。即日起,志愿者们将陆续收到这份专属荣誉,愿证书上的每一片雪花,都能照亮未来的志愿之路。
致谢所有“志愿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