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中国史学科 > 正文

中国史学科

【来源: | 发布日期:2024-04-01 】

中国史学科

一、发展历程

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科历史悠久,创始人为苏渊雷、游寿、曹汉奇、周齐等国内著名历史学家,已有4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历史,198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9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40年来,共培养硕士研究生400余名。中国史学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深入学习与研究,并长期重点关注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在金源文化、渤海文化、东北民族历史文献等方面有长期学术积淀,在海外日本侵华罪证资料发掘整理等方向有新突破,为国家的东北边疆安全和国际话语权提供了历史资料支持。学科近年快速发展,2010年中国近现代史荣获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010年获批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中心”;2012年获批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金源历史文化研究基地”;2008年中国近现代史荣获省级领军人才梯队。

二、研究方向

中国史学科现有三个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方向: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

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包括先秦两汉史、宋辽金元史、明清史等断代方向,其中渤海文化、金源文化、东北边疆民族历史文化、黑龙江流域文明为主要研究特色。先后获批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一个、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一个。以古代史文物室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学校文博馆藏三千余件各类文物,在国内同类高校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包括日本侵华史、抗日战争史方向。学科发展过程中结合东北地域特色,深度发掘美、日馆藏近代黑龙江史料文献,不断揭示日本侵华新罪证,特色明显、现实意义巨大,相关成果得到国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十一五”期间被评为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建设学科,2008年被评为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历史文献学研究领域包括先秦思想与文化、出土文献、黑龙江少数民族文献。将三者交叉融合是本学科的研究特色。该方向注重比较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研究不同载体之间的历史文献的传播与影响,探讨史料文献如何影响古代思想文化与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师资队伍与课程特色

中国史学科现有成员16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5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1%。学科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学科多名成员均毕业于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中国史学科在招生制度、奖助制度、思政教育、课程管理、导师遴选、学术交流、论文审核等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并探索出“六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学科开设的研究生课程既注重扎实的学术基础训练,同时也体现地方特色文化。如开设“宋辽金元文化史”“中国古代民族与民俗”“中俄文化交流史”以及“中国古代史学术论文写作指导”“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史”“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研究”“史学理论与中国近现代史料学”“版本目录学”“训诂学”等课程。

四、学术成果

学科近五年,学科成员主持及主持完成科研项目32项,其中国家社科一般、青年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13项。出版学术专著数5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学科主办高端学术会议7余场,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开展专题学术讲座60余场,扩展学术交流,开拓师生学术视野。

五、社会服务

在政策咨询与建议方面,中国史学科教师积极为政府制定相关历史文化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2020年,学科教师省社科基金项目结题成果《黑龙江抗战遗址遗迹保护研究》受到省部级领导批示,并被省文旅厅采用。在文化传承与社会责任方面,学科教师组织党史讲座,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021年,学科教师为省地市宣讲党史几十场,被学习强国、黑龙江日报等媒体报道。在服务社会教育与历史普及方面,多次组织举办大型红色展览,以提高民众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民族意识。2022年,学科举办“民族复兴百年旗帜:中共海外珍稀文献展”,被中央教育电视台、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十余家媒体报道。在服务基础教育方面,邀请国内资深专家开展系列讲座,多名学科成员参与省内基础教育培训。2018年12月,学科主办“黑龙江省历史学会2018年年会”,首次开辟历史学基础教育讨论组。2019年6月30日,学科邀请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统编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总主编做系列讲座:“新理念、新要求、新变化——解读2017年版高中历史新课标”“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解读”。通过社会服务的开展,中国史学科不仅为国家和黑龙江地方的文化建设和社会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也提升了学科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六、人才培养

中国史学科建立了完善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同时,积极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平台,推荐优秀毕业生到相关单位实习或工作,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近五年学科共毕业硕士研究生114人,其中96人直接就业,18人升学就读博士研究生,实现就业率100%。毕业生满意度较高,在各自的工作和学习岗位上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学科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硕果累累,已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多人取得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等高层次人才等称号。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集中分布在高校、国家机关、科研院所和中等学校等机构,在历史学界、教育领域及社会科学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