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创建(1951-1976)
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专业,最早可追溯到1951年成立的松江省师范专科学校(红军街)和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建国街)时期。当时两校分别设有史地科和历史科。
1951年,哈尔滨师专历史专业首次招生22人,1952年松江省师专历史专业首次招生27人。1952年10月两校合并,名为松江师范专科学校,历史科为9个学科之一。
1953年6月,东北地区院系调整,松江师专改名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并于翌年全部迁址南岗区和兴路。历史科师生则全部被调整到沈阳东北教育学院,成为辽宁大学历史系的前身。
1956年5月8日,哈尔滨师专升级为黑龙江师范学院,7月20日改名为哈尔滨师范学院。1958年,学院设政治历史系,历史专业重建。当年,政治历史系招收了第一届四年制本科学生36名。
1959年4月,黑龙江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哈尔滨师范学院,其历史科师生转入政治历史系。当年,历史与政治专业分开,单独成立历史系,院长助理赵黎生为首任系主任。
1960年,历史系首次招收函授生,人数100余名。
1961年,国家发布“高教60条”以恢复高校正常教学秩序。此后5年历史系不但制订了新教学计划,还自编了一批高质量教材,其中有的还成为全国统编教材的基础。
1959年成立的黑龙江省历史学会,是黑龙江省第一个社会科学类的专业学会,依托单位为哈尔滨师范学院。校党委书记杜若牧任首届理事长,历史系领导和部分教师担任副理事长和理事。同一时期还成立了黑龙江省历史研究所,由历史系代管。20世纪60年代初,两组织多次举办以历史系教师为主体的面向全省的史学讲座和研讨活动。
1964年后,根据要求历史系师生分三到农村锻炼。
1969年冬季开始搞战备疏散,历史系师生全部搬到五常县营城子。一些干部、教师及家属或集体插队落户,或被派劳动锻炼。1970年秋季,师生返回哈尔滨。历史系有意识地将“开门办学”与历史专业结合起来以减少教学损失,科研和学术活动有所开展。
学院发展(1977-2007)
1977年恢复高考,历史系录取77级新生42名,于 1978年3月入学。此后历史系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轨。毕业论文和学位制度也开始恢复。
1979年,历史系开始招收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和中俄关系史两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1981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专业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此后研究生招生方向和数量不断增多,中国古代史的明清史、先秦史、隋唐史、辽金史,中国近代史的中国近代思想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前期招收法国封建史方向)的希腊罗马史、日本史、拜占庭史、基督教史、欧洲中世纪史等方向也相继招生。
学术活动也迅速活跃。1979年7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和哈尔滨师范学院历史系等单位共同发起,历史系承办的全国首届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学术讨论会在哈尔滨举行。
1980年1月,哈尔滨师范学院更名为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进入本科教学全面改革时期,历经了突出师范特点,抓好“三基”训练;调整教育思想,改革教学环节;适应市场需求,构建新教学体系等三个阶段,并被学校列为教改试点单位。在国家教委、省教委和学校的各级各类教学评奖中,历史系教师屡获佳绩。历史系以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教研室为先导,对传统历史学科体系进行了改造,对新的学科体系进行了探索,将20世纪80年代史学新理论整体史观、比较史学运用到教学之中,在世界大环境中看中国,受到学生的欢迎。
1982年,历史系主持召开了全国世界中世纪史研讨会,戚佑烈先生再次当选为副理事长。
1985年,成立了哈师大历史研究所,下设四个研究室。研究方向上也进行了调整,中国古代史方面,除古籍整理作为重点外,还增设了古文字研究;中外关系史方面,将中俄关系史研究扩大到国际关系史研究;世界古代史方面,除法国史、希腊罗马史外,增设了犹太史研究。七五期间,历史系承担了国家教委重点科研项目一项,省级项目多项。
1987年,与黑龙江大学历史系等联合主办了第二届中国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
1987年,恢复活动后的省历史学会再次活跃,每年定期召开学术会议,历史系领导和教师担任理事长、秘书长等职。
1992年1月,由于在犹太研究方面的影响,历史系与以色列大使馆合作在哈尔滨举行了以色列图片展。
1992年9月,学校在历史系召开了科研管理现场会,对历史系的科研工作给与了充分肯定。
1992年,为适应市场需求,历史系创办了非师范旅游外语专业。当年该专业招收了第一批三年制专科生。1997年升级为本科,更名为旅游管理。
20世纪90年代初期,历史系教学、科研以及文体活动等都走在学校前列。在1992-1994年校运动会上,历史系连续三年获得男子团体总分、女子团体总分、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
成人教育也是历史系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982年,停招的函授开始恢复。1986年,国家教委批准了历史系历史专业自学考试招生计划。
1991 年举行的“两史一情”教育大型图片展,校内外参观人数达万余人,多家媒体进行报道。
2002年5月,学校成立人文学院,历史系与中文系同属人文学院。9月,迁至江北新校区人文楼。
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历史系各项工作走在学校前列,评估经验在省内推广。历史系文物室扩建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博馆。
2007年5月,呼兰学院(前呼兰师范专科学校)政史系历史专业正式并入。6月,1名教师获得历史系首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07年,中国近现代史学科获批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和教育厅重点培育学科。中国近现代史学科首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谱写新篇(2008-2024)
2008年1月,历史系升级为社会与历史学院,下设历史和旅游管理两系,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开启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1名教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09年7月,阿城学院(原黑龙江农垦师范专科学校)政法系历史专业和金源文化研究所并入社会与历史学院。
学院第一届教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后,逐步完善了各项制度。学院还协助学校完成了早期校史论证工作。
2009年底,学院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历史系及波兰历史学家代表团就哈尔滨波兰人历史、中俄两国跨界民族研究等领域展开合作研究,达成初步意见。1名教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10年,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联合举办全国抗日战争与沦陷区问题学术研讨会。东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挂牌成立。建成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并获资助,成功与黑龙江大学联合申报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中心文科基地。中国近现代史成功申报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并获批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实现了我校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国字号零的突破。
2011年历史学专业成功申报省重点专业。世界史学科升为一级学科硕士点,并成功获批省级重点学科。省内唯一的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在我院正式建立并开始招收本科生。2名教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12年,金源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获批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历史学专业获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立项。3名教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中1项重点项目,实现了哈尔滨师范大学零的突破。
2013年,学院与南京大学历史系联合举办亚太安全与冲突化解国际学术研讨会。主办世界犹太研究与大屠杀教育国际研讨会。承办教育部社科委历史学部
2013年度工作会议暨历史资料的整理与数字化建设学术研讨会。纸质文物保护实验室建设完成并投入教学使用。 2名教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14年,承办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暨全国高校历史系主任联席会。学院3D导游模拟实验室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发掘、整理并陈列“八大名师”生平事迹,促进学院师德师风建设。2名教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学院教师先后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政府特殊津贴、省级优秀中青年专家、龙江学者特聘教授、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等荣誉称号。
2015年,社会与历史学院更名为历史文化学院。
同年,世界古代史获批省级领军人才梯队,为黑龙江省唯一的世界史专业省级领军人才梯队。
学院举办首届微讲坛比赛,打造学院学生活动新品牌。
主办中俄共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四届世界史高层论坛、黑龙江省历史学会年会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高端学术会议。1名教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16年,学院教师在黑龙江省高校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人文社科组一等奖。1名教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17年,世界史学科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这是迄今为止黑龙江省唯一的历史学博士学位授权点。
修订历史学、旅游管理、文物保护技术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主办东北边疆历史文化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座谈会。1名教师被评为国家高层次领军人才。1名教师获年度孔子学院先进个人,被授予“孔子学院奖章”。学院学生在第十六届上海大学生国际广告节、世界旱地农业主题公园等博物馆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名教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举办世界史视域下的东北沦陷十四年史学术研讨会。举办第五届中俄国际博览会、第八届东北论坛——新时代东北边疆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4名教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19年,招收第一批世界史博士生。历史学专业成功申报黑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成功举办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 2019年年会、中国世界古代史2019年年会。完成2019年首届黑龙江省历史学科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工作。
教学实习和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扩大,学院在山海关兴儒博物馆、巴彦县黑龙江北方民俗博物馆和遵义市博物馆挂牌增建专业实习基地。 6名教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中1名教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现哈尔滨师范大学零的突破。
2020年,举办南开大学青年史学工作坊哈尔滨站学术交流活动。召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被国内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微团课“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当代价值”被学习强国、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中国教育在线、黑龙江日报等平台转载。中国近代史被评为校思政建设示范课程,并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专题新闻中播出。
近年来,学院多次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东京大学、广岛大学、日文研、山形大学、首尔大学、日本长崎县立大学、俄罗斯阿穆尔国立人文师范大学等数十家单位著名学者来学院举办高端学术讲座。 4名教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21年5月7日,学院隆重庆祝历史文化学院创建70周年。出版《韶光不负晚——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77级回忆录》。院史馆落成。6月30日,与哈尔滨团市委在青年宫举办“邮品 党史——一百个春秋的红色记忆”邮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自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学院教师发挥专业特长,在建党百年、十九届六中全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中,深入基层宣讲近百场。
2022年,历史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专业建设迈上新台阶。2022年8月,与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联合主办“步平先生与中日韩三国共同历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联合举办“纪念全国抗战爆发85周年学术讨论会暨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年会”。2022年10月,学院主办“他山之石:海外视域下中共珍稀文献”学术研讨会。2名教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22年10月,学院与中国历史研究院联合举办“喜迎党的二十大 民族复兴的百年旗帜——中国历史研究院征集海外中共珍稀文献展”,展出了来自俄罗斯、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及中国台湾地区征集的珍稀历史文献。10月,举办喜迎党的二十大“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极限片经典中的党史”红色展览。。
以建校(院)七十周年为契机,学院部分师生与校友共同搜集整理历史资料,编写和出版了《历史记忆 七秩荣光——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七十年》和《历史记忆 七秩荣光——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七十年文献资料选编》两部大型文献,并于2023年5月6日举办发布会,两部新书的发布是我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大事。2名教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23年7月与中共肇源县委、县政府联合举办“党旗红:邮品见证新时代”红色展览。9月与黑龙江省档案馆联合举办“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黑龙江抗美援朝档案图片展”。
2023年8月,学院青年教师代表中国优秀青年赴俄罗斯奥伦堡参加第七届欧亚国际青年论坛;学院青年教师赴荷兰莱顿大学参加第十三届国际埃及学家大会,并在会议上宣读专题论文。
2023年10月,由学院主办的《哈师大世界史译丛》第一期成功出版,为国内世界史研究搭建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10月,学院教师应邀参加华东师范大学“百年苏子·渊默雷声——纪念苏渊雷教授诞辰115周年诗书画印文献珍品展”及相关学术沙龙活动。11月,部分学院师生赴首都师范大学参加首届“首都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世界史本研共建学术研讨会”。11月,学院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积极为东北振兴、龙江振兴建言献策。12月,学院主办黑龙江省史学大会,有力推动了省内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学院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专项项目1项。
近年来,学院教师还先后主持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首批省研究生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项目;第三批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培育项目;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首批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项目;第三批黑龙江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等。